唐山河鲀的基本介绍
唐山沿海长期盛产野生河鲀,其肉质洁白、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至今仍流传着“拼死吃河鲀”的说法。
唐山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春秋晴日多,光照充足,降水集中,气候宜人。光照充足且不强烈、气候温和稳定,适宜唐山河鲀繁育生长,河鲀因气候突变产生的应急反应少,有利于河鲀正常摄食生长,为唐山河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生长条件,造就了唐山河鲀在同样生长周期内平均个体要比大连、丹东等地个体大这一特点。
唐山海岸曲折,滩涂广阔,岩礁密布,岛屿众多。沿海大部分水域为泥沙底质, 适宜多种海洋生物栖息。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好,海水清澈,海域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唐山河鲀养殖区域位于渤海湾中心位置,内海海域水质稳定,河鲀因水质突变产生的应急反应少,有利于河鲀正常摄食生长,为唐山河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质生长条件,造就了唐山河鲀在同样生长周期内平均个体要比大连、丹东等地个体大这一特点。海水钾元素含量高,造就了唐山河鲀肌肉钾元素含量高这一特点。
2018年,唐山河鲀总保护规模1033.33公顷,总产量2320吨。年培育红鳍东方鲀鱼苗2500万尾,实现年产值2.5亿元,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5亿元,是北方养殖及越冬种子生产主产区,土池养殖产量占全国90%以上,鱼苗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位列首位,产品80%以上远销日韩。
唐山河鲀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唐山市乐亭县、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区、滦南县、丰南区的姜各庄镇、汤家河镇、王滩镇、马头营镇、古河乡、柳赞镇、八里滩养殖场、十里海养殖场、南堡镇、黑沿子镇十个行政镇(乡/养殖场)的河鲀鱼养殖棚室、池塘及海水养殖网箱。东经118°03′30.86″~119°17′45.46″,北纬38°55′58.63″~39°27′15.92″。总保护规模1033.33公顷,总产量2320吨。
营养价值
唐山河鲀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据测定,鱼皮和肌肉河豚毒素含量为零,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6.1—17.5克,含脂肪含量0.65—0.75克。另外,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HA占12.2—16.9%,EPA占3.55—3.99%,DPA占3.20—2.40%,为人体营养吸收的最佳比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唐山河鲀鱼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100克鱼肉中铁、钾、锌、磷、硒的含量分别达0.414、543、0.719、272和0.010毫克左右。
产品特点
唐山河鲀体态延长,体长一般为30—40厘米,大者可达70厘米,呈近圆柱形,前部粗大,后部渐细而稍侧扁。头大,宽而圆,吻端圆钝,口小,前位,平裂;唇发达,下唇较长,两端上弯,上下颌约等长。鳃孔中大,位于胸鳍基部前方。尾柄较粗,长为高的2.3—2.5倍。背鳍1个,始于肛门后缘的背上,基底短,中部鳍条长。胸鳍宽短,侧下位,近方形,上部鳍条稍长。无腹鳍,臀鳍与背鳍同形同大,尾鳍截形,体无鳞。体色变化较大,通常体背部黑色,少数个体有许多不规则小黑斑,边缘有不完全的模糊白色环,腹部白色。胸鳍后上方体上有1圆形大黑斑,周边有较整齐的白色环。胸斑的前后方和下方至尾柄有不规则圆形小黑斑。胸鳍灰黑色,基底前后方各有1黑色斑。背鳍、尾鳍黑色,臀鳍白色或外缘有少量灰色。
历史民俗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唐山市始人工养殖河豚鱼。
1988年,丰南渤海水产增殖站开始引进试养。
1992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率先突破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关,并在唐山十里海养殖场进行了红鳍东方鲀的池塘养殖及鲀虾混养推广示范工作并获得成功。
1993年,由于海水养殖业受到对虾病害的困扰,池塘海水养殖、滩涂贝类增养殖效益锐减。
1994年后,大面积养殖河豚逐渐在唐山兴起。
唐山河鲀的获奖荣誉
2019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唐山河鲀”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发现更多唐山河鲀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