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蕨麻猪的基本介绍
蕨麻猪,又称山猪,岷县东山区当地牧民也称其为实猪子,是小型原始地方猪种,由野猪驯化而来。蕨麻猪与野猪在形态和习性上的差别明显: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部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增大;一般白天活动,黑夜休息,性情相对于野猪而言颇为温顺。蕨麻猪主要放养在海拔略低的草原和河谷地带的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中国西北甘南和岷县东山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饲料缺乏,猪只终年靠放牧采食为主,经漫长的繁育发展,逐步形成了这种特殊猪种。具体分布在,甘肃省碌曲县的西仓、双岔、阿拉、岷县闾井镇。
蕨麻猪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岷县东山区大草原境内的稀有猪种,因其主要采食蕨麻而得名。因其具有肉质好、营养价值高的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崇尚健康营养消费者的青睐。蕨麻猪是中国最原始也是最独特的一种猪,属藏系里最小型的瘦肉猪,因为千百年来它生长在高原上蛮荒恶劣的环境里,所以种群一直没有被外界的所干扰,种群数量非常稀少,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如再不加以保护的话,这种猪将濒临灭绝了。为推广以草原放牧蕨麻猪为中心的特色产业,岷县特在2014年推出七大措施催发其大跨跃,实现东山区牧民快速致富。经过国家反兴奋剂研究和检测中心多批次检测,草原放养的蕨麻猪肉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备战保障要求,2014年岷县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向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赞助价值50万元的蕨麻猪,着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备战保障专属基地。200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告”,蕨麻猪被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
地域范围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高原东缘与陇南山地西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南端接壤区,处于洮河中上游,河水流经县境西南折西北部。地处北纬34°07'—34°45',东经103°41'—104°59'之间,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县城距兰州267公里,距北京2060公里,东与武山、礼县相邻,南与宕昌、迭部、卓尼县接壤,西与临潭、卓尼两县相接,北与漳县接连。岷县蕨麻猪生产区域遍及9个乡镇。年总产量10万头、3500吨。
营养价值
蕨麻猪终年放牧,10月龄时体重20-25公斤。第二年能长到35-40公斤,可宰肉24-28公斤。如在第二年宰前肥育50-60天,活重可达50多公斤。长年舍饲的猪,活重最高可达130公斤。屠宰率为70%左右。蕨麻猪肉质细嫩,皮薄而膘厚适度,红白相间,层次分明,呈大理石状,吃起来隽永味长,越嚼越有味。除供鲜肉食用外,更多做为腊肉,肉质发光,呈冰糖色,切成薄片呈透明状味鲜美。
产品特点
(1)外貌特点:成年蕨麻猪,毛色纯黑,被毛粗密而长,长达3-4cm,冬季生黑色绒毛,鬃长而坚韧,鬃毛长5-10cm,其体型较小,体躯较短,体重为35~40kg,体高为42~45cm,体长为60-80cm。头窄长,呈锥形,嘴长而尖,犬齿发达,耳略下垂,额无明显皱纹。胸较狭窄,背腰平直或微躬,后躯高,前躯低,臀窄而倾斜,四肢健壮,膝短有力,蹄小坚实。
(2)肉质外在感官特征: 胴体皮较厚、瘦肉多、水份少。胴体肉切面具有大理石样纹,红白相间、纹理适中,肌肉光泽润滑、肌纤维细,脂肪坚硬呈乳白色,宰杀后随时间推移肉色由深红逐渐变为淡红色。 经烹调加工的肉,细嫩多汁、味道鲜美、口感好,无腥味、膘厚适中、食而不腻,具有岷县蕨麻猪肉特有的香味,是餐桌上的猪肉极品。蕨麻猪独特的肉质,是制作腊肉、火腿的上好原料。
(3)内在品质指标:岷县蕨麻猪肉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等)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历史民俗
在一些古藏文中有记载,蕨麻猪在吐蕃王朝时是古代藏族蕃王及土司等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时的贡品中就有蕨麻猪,唐太宗许嫁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进藏后对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惯,唯独对“火烧蕨麻猪”大为青睐,好食此肉,并美誉其为“人参肉”,这也就是后来藏民一直叫它“人参肉”的由来,邓小平曾经去甘肃藏区,就专门要了一道“烤蕨麻猪”,食后大为赞赏。
经过甘肃省农业大学和畜牧工程研究院的权威检测,蕨麻猪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它具有惊人的抗病力和生命力,肉质中所含淀粉酶是其他肉质的2-30倍,高达46.58%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抗自由基成份,以及十八种的氨基酸、维生素(A、B1、B2、B3、B5、B6、B11),矿物质(钙、铁、锌、镁、铜)成份。这些肉质中所有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和食性是密不可分的。
蕨麻猪不仅肉质鲜嫩、无腥不腻、汁多味美,而且还有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活性。是又绿色又保健的药膳食材。在甘肃兰州等地市场上,蕨麻猪肉售价高达每公斤200元—260元,蕨麻猪主要养殖地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岷县等地,是普通猪肉的数倍左右,市场供不应求。
-
发现更多岷县蕨麻猪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