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石蛙的基本介绍
兴山石蛙,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特产。
石蛙,学名棘胸蛙,俗称石鸡、“梆梆”、石蛤蟆、石怪、岩蛙等,属大型野生蛙类,最大个体重达450--500克。石鸡,并不是陆地上有羽毛的鸡,而是深山溪流中的一种石蛙,因生活在溪间岩洞和石缝之中,“蝌蚪食石藻,成蛙栖石穴”而得名。
自古以来,石蛙都被历代皇家宫廷列为上等佳肴,各地的贡品中,石蛙纳入贡品名单由来已久,湖北的兴山石蛙,就是最早被列为贡品的上乘佳肴。
产品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
兴山石蛙(石蛙,学名棘胸蛙),成蛙体长10~13厘米,体重125~200克;头扁而宽,吻端炖圆,突出于下颌,吻棱不显,眼睛突起;皮肤粗糙,背部皮肤暗灰色有疣状突起;四肢粗壮,肌肉发达;雄蛙胸部有棘状肉刺,腹部光滑呈淡黄色;雌蛙胸腹部光滑呈白色。蛙肉色白,细嫩柔滑有弹性,蛙汤甘香爽口,被誉为“百蛙之王”。
2、内在品质指标:
兴山石蛙品质优,营养价值高,蛋白质≥14%,氨基酸≥11.8%,脂肪≤0.4%。
历史民俗
有文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兴山石蛙,就是吴国皇宫的贡品。
石蛙有1700年的养殖史,最早见诸《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析秭归北部置兴山县,上贡纻、葛、茶、蜜、石蛙。
20世纪70年代中叶,兴山人将兴山的棘胸蛙,命名为“兴山石蛙”。
2012年5月中旬,兴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县扶贫办和水月寺镇扶贫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椴树垭兴山石蛙生态养殖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撰写了《兴山石蛙仿生态养殖大有可为》的调查报告。
2016年,宜昌市水产局推荐兴山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截至2017年底,兴山县有石蛙养殖户300余个,年产量1000万尾。
兴山石蛙的获奖荣誉
1985年,宜昌水产部门39号文《关于印发1985年全区地方特种优质水产品鉴评结果的通知》称:兴山石蛙”经三年连续鉴评具有地方特色,列为宜昌地区优质水产品之一。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山石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发现更多兴山石蛙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