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山药的基本介绍
蕲春山药是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肉质细腻、色白汁多、淀粉丰富、食味口感好而有别于它处。其产于大别山南麓李时珍的故乡蕲春的北部山区,这一地区是大别山山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界的地方,气候适宜,资源丰盛,所产蕲春山药枝肥个大、形似佛手,早已成为鄂东地方名产。
蕲山药是蕲春县青石镇的传统特产,也是桐梓河流域的重点农作物,其优质美味闻名于世。“蕲山药”盛名由来已久,“蕲山药”有三奇:一奇是长在青山绿水间。“蕲山药”主产于蕲春县青石镇高溪村一带,这里位于神奇的北纬30°,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青山绿水,环境洁净无污染。二奇是用在饮食延年寿。蕲山药枝肥个大,淀粉丰富,色白多汁,食味香甜。据《本草纲目》记载:蕲山药,“甘,温平无毒”,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之功效。蕲山药富含多种营养,尤其多糖含量高。其中多糖是公认的山药主要活性成分,据报道,山药多糖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突变、抗衰老等药理作用。而山药做粥叫“神仙粥”,山药做粒叫“仙人粒”。 三奇是种在田野效益丰。2013年,青石镇高溪村种植的“蕲山药”亩产3500-4000斤,售价平均6元/斤,亩平纯收入16000元以上。产品远销全省各地乃至外地区。
蕲山药产地蕲春县地处大别山南麓余脉,长江中游北岸。境内地势起伏大,海拔最高处1244.1米;地貌结构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兼具,且呈现多层次立体分布。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倾斜,形成向南敞口的不完整盆地,属于中山区和低山区类型。地势大体分为自北向东南走向和自北向西南走向两大支系。蕲山药主产地为自北向东南走向支系的山地,主要山峰有由云丹山(海拔1244.1米)向北走向的三面尖(海拔1009.9米)、鼓角山(海拔1144米)、桐山(海拔1070.9米)、将军山(海拔1109.7米)和向东南走向的横岗山(海拔815米)等 。蕲山药生产区的土质主要以山区的冲积物形成的沙壤土为主,土壤熟化程度高,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适合蕲山药生长
营养价值
1.山药所含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只有同一质量红薯的一半左右,不含脂肪,蛋白质含量较红薯高。
2.山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淀粉的分解产物糊精,糊精可以帮助消化,所以山药是可以生吃的芋类食品。
3.山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钾的含量较高,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几乎不含胡萝卜素。
4.山药的叶是胡萝卜素的极好来源,也是钙、铁、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产品特点
外部主要特征:外表形态如棒槌状,根茎粗,直生,一般棒长在20—30cm,长有许多须根,清洗后皮色黄亮,肉白色。
内在品质指标: 内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蛋白质(以干基计)≥12.5%、总糖(以干基计)≥2.0%、淀粉(以干基计)≥65.0%、氨基酸(以干基计)≥10.0%、水分≥65.0%、钙≥137、铁≥5.8、钾≥2600、锌≥4.5、镁≥130等元素。
历史民俗
中国是山药的重要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
蕲山药是蕲春县青石镇的传统特产,也是桐梓河流域的重点农作物,以其品味好闻名。
据明万历六年(1578年)《本草纲目》记载:蕲山药,“甘,温平无毒”,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之功效。
蕲春县作为医圣李时珍的故里有悠久的山药种植历史,蕲山药就是一蕲春县为主的鄂东山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地方山药。
20世纪70年代,为提高山药品质,蕲春县着手山药再生植株的组织培养苗间栽培试验。
2009年以来,黄石理工学院与蕲春县农业局合作,围绕蕲山药的高产栽培开展相关研究,以为蕲山药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
2011年,蕲春县农业局将高溪山药列为全县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以高溪村为主,涉及3个村、面积1000亩的山药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 。
2014年,蕲春县启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开展包括蕲山药等中药材种植,当年使用国家项目资金140万元,培育的785名职业农民全部进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库 。
2015年,蕲春县的蕲山药等中药材产地被列入“湖北省九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当年,蕲春县产的蕲山药等中药材获得“三品一标”品牌93个,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3年达到98.5%以上 。
2018年,蕲春县为保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13个乡镇检测室,生产基地有56台速测仪,连续6年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超过98.5%。还制订“蕲山药”等地方标准,标准化入企率达到100%
蕲山药的获奖荣誉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蕲山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发现更多蕲山药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