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草编的基本介绍
草编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的柔韧,总结出编、结、辫、串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
平度草编包括设计、染色、薰蒸、成型等工艺流程,以麦草、蒲草、草麻、草柳等为原料,制作的草帽、草茶垫、草提篮、草座垫等各种草装饰品和草包装品,达10余类、万余个品种。2013年,平度草编工艺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品产业被列入山东省十大低碳经济产业集群。
草编一般要经过选料、编掐草辫、缝制、整型、装饰等几大步骤。草茎光滑,柔韧质细,有较强的耐折性。较多选用麦秸草、玉米皮、芦苇、蒲草、茅草、水草等。整理好的原材料用水浸湿,保持柔软度。麦秸草先进行“掐草辫儿”,心灵手巧的新河人将一根根麦秸挑压交叉编出各种不同纹理结构的花样草辫儿,以备后用。草辫儿种类众多,如筛子类、民翅类、套翅类、抖翅类、粽角类、对草类、小纹类、蜈蚣类、摺子类、龙骨、锯条等,每类又根据麦草数量不同而分多种编法,共逾300多种。玉米皮则需先撕成细条纺成绳索,或在麦秸秆上编织,或依照模具进行编织。
编制手法由最初的编辫、平编、绞编、编花等,发展到如今的锥砌法、串接、串钉等30多种,造型多样,品类丰富,且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手工艺者可以自由选择编织场所和时间。在发展过程中,新河草编逐渐由单一的麦草草辫、草帽发展到用多种原料制作的各类工艺品,达10余类、万余个品种,涵盖草编衣帽类、草编包类、居家家饰类、收纳储物类及草垫系列等,巧妙地将实用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既实用又不易损坏。
平度草编将传统的草编文化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与融合,展现更大的艺术价值,沉积百年的民俗品牌,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完成从特色产品到品牌产业的完美跨越。草编产业,已在传承、创新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产品特点
平度草编充分利用韧性植物的特点,注重色泽、肌理,追求天然,体现了劳动民众的淳朴、淳厚、真诚的品性。几根麦草,一把草辫,上挑下掐间变幻成了草帽、草艺包、草扇、草瓶等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便形成了平度草编独有的风格特点。
历史民俗
平度草编工艺已有150年历史。据《续平度县志·卷十·民社志》载:“(清)咸(丰)同(治)后,由掖(县)之沙河传来,逐以盛行。”
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书的《平度州乡土志·商务》载:“草帽辫,每年出售四千包,售于本境者半,售于掖商者半。本境麦茎颇佳,中辫料缘以无巨商,不能趸贩,所收者皆粗工,故无厚利。”民国二十三年(1934)至二十五年(1936),平度西乡新河附近,又有设庄倡织台湾草帽者。草由海舶运来,分布各村,令妇女学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尽管此业曾一度低迷,但民间妇女仍操之不辍。
获奖荣誉
2013年,平度草编工艺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发现更多平度草编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