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重楼的基本介绍
重楼是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崇州重楼基本上是“土生土长”,原种取自当地深山,生长环境基本上是“原生态”,品质能得到保证,市场上供不应求。近年来,随着重楼的价格不断上涨,每公斤价格可以达到上千元,一亩地可以卖到几十万,这让村民看到了重楼种植背后的经济价值,让更多的人走上重楼种植的致富道路,重楼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仅鸡冠山乡琉璃村的重楼种植面积已达到了近千亩。
崇州重楼产区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部,属龙门山脉,山峦重叠,谷狭壑深,海拔700-3868米。产区土壤以白垩纪酸性紫色土和侏罗纪酸性黄壤为主,pH值为4.5-6.0,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磷、钾、钠、镁、锂、锰、锶、镓等微量元素,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适宜崇州重楼种植。崇州重楼产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产区低温时间长,空气潮湿;云雾浓,降水多,山林区蔽荫条件好,为生长喜阴、湿润环境的重楼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崇州重楼药用成分皂苷总含量高于其他产区。
崇州重楼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为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所辖鸡冠山乡、文井江镇、三郎镇3个乡(镇),2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7'-103°33',北纬30°42'-30°48'。保护区位于崇州市西北部山区,保护区保护面积45607公顷。
产品特点
崇州重楼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单枝根茎长4-7厘米,直径1.0-4.0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气微,味微苦、麻。
历史民俗
20世纪70年代,崇州市鸡冠山乡琉璃村成立“药场”,村民以当地深山中的重楼等野生中药材为种苗,开始进行人工种植。
2003年,崇州市开始规模化种植崇州重楼。
2010年,成都市中医药大学在崇州市鸡冠山乡白云沟发现重楼的新变种——短瓣凌云重楼,证明崇州是重楼原产地之一。
2014年,崇州市推广“林业共营制”,采用“林 药”模式,在鸡冠山乡、文井江镇等乡镇发展重楼等林下中药材种植。
2017年,崇州市编制并发布《重楼生产技术规程》《重楼产品质量标准》等标准,提高“崇州重楼”的规范化种植水平。为了系统做好重楼的遗传资源分析和品种选育,崇州市市科技协会、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琉璃村建立了四川省重楼种植资源圃以及人工种植科技示范基地。
获奖荣誉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崇州重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发现更多崇州重楼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