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荷包红鲤的基本介绍
婺源荷包红鲤是江西省婺源县特产,婺源荷包红鲤鱼是独特的鱼种,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故名,被誉为“婺源四宝”之一。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余懋衡(婺源沱川人),告老还乡, 神宗念其“代天巡狩”有功, 特从御池选出数尾红鲤鱼作为赏赐,后传入民间繁殖。因婺源水质优良,气候适宜,逐渐形成一种特异品种。每逢喜庆佳节,当地人都有捕鱼庆丰收的习俗。
婺源荷包红鲤之所以营养丰富,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婺源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气候特色,属全年湿润的温暖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无酷暑严寒,日光照射较迟缓,光照适度。境内河流属饶河水系,为乐安河发源地。由于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雨量充沛,境内水源充足,水质清澈、含氧量高、营养丰富,又多石灰岩山,故水质含钙多、偏碱性,非常适合婺源荷包红鲤的生长。据水产专家推断,水质好、营养丰富、弱碱性及含钙多是婺源荷包红鲤体色艳丽、体态丰满、氨基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婺源县不断提高荷包红鲤鱼的品质,做大做强荷包红鲤鱼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养殖。全县每年产婺源荷包红鲤鱼商品鱼4000余吨,产值过亿元人民币,已远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深受消费者青睐。此外还销往香港等地。
营养价值
婺源荷包红鲤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此鱼有和脾养肺,平肝补心,滋阴养阳之功能,已被中家水产总局列为国家淡水优良养殖品种。婺源荷包红鲤营美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经化验,其蛋白质含量为20.10/100,脂肪含量为2.67/100。清代学者汪绂在《医林纂要探源》一书中记载:婺源荷包红鲤鱼“和脾养肺,平肝补心,孕妇最宜食之。安妊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被誉为“人间天物”。
产品特点
它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背部隆起,腹部肥大,形似荷包,体背、体侧全红色、无斑点,腹部白色;它体态丰满宽厚,尽显富贵之态,通体橙红,鲜艳喜庆。婺源荷包红鲤肉质肥美细嫩,汤鲜味美,肥而不腻,香而无腥,味道与平常的鲤鱼不同,既可供食用,亦可供观赏。
历史民俗
婺源养殖荷包红鲤历史悠久,在婺源民间有着许多关于荷包红鲤的传说,这些传说交织在一起,使之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据旧《婺源县志》(清光绪版)记载,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将御花园内供观赏的红鲤鱼取出数尾赐给当时的户部右侍郎(后又追封为工部尚书)、婺源人余懋学。余懋学告老还乡后,雇工凿了一口大石缸,将钦赐的红鲤鱼精心饲养起来以供观赏,并用来赠送亲友,后来婺源的民众也普遍饲养,并使之成为了一种集观赏与食用于一身的特有鱼种。
婺源荷包红鲤作为婺源四色特产之首,历史上在周边广大地区一直享有极高声誉,但至新中国成立前,世代繁衍生息在婺源民间的红鲤鱼因长期自然繁殖、随机交配导致形色不一,且存量很少。
1958年,婺源县委、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收集了品相较好的红鲤鱼十余尾,以作研究、繁育之用。
1960年,婺源成立了荷包红鲤研究所,将此鱼正式命名为“婺源荷包红鲤”,并由此开始了研究工作。经连续六代选育,至1979年冬,该鱼的各种性状基本稳定,因其“食性广、生长快、易起捕、便运输、抗逆性强、繁殖率高”等优良性状和特异品质被列为国家鲤科一号品种。
1980年,经国家水产总局邀请专家审定,婺源荷包红鲤鱼场研究选育的荷包红鲤鱼为全国淡水良种鱼。
1985年,婺源荷包红鲤被钓鱼台国宾馆列入国宴,受到了众多外国元首的称赞,钓鱼台国宾馆曾特意致函褒奖。
1994年,江西省九运会召开,婺源荷包红鲤被选定为吉祥物,赐名为“跃跃”。
-
发现更多婺源荷包红鲤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