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鸡头米的基本介绍
芡实米别名鸡头米、鸡头莲、刺莲等。是我国较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营养价值
1.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2. 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产品特点
为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多刺。叶浮于水面,圆盾形或盾状心形,上面多皱折,边缘向上折呈浅盘状,表面绿色,背面紫色,脉上具刺。花梗伸出水面,顶生1花,紫红色昼开夜合;萼片4,宿存,内紫外绿;花瓣多数;子房8室,嵌入膨大的花托中,柱头圆盘形。果实如鸡头,外被尖刺,内呈海绵状,内有种子20-100粒,种子球形,种皮坚硬,假种皮肉质,胚乳白色粉质。
历史民俗
我国应用芡实在西汉《史记》中即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鸡头。梁代陶弘景曰:"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李时珍曰:"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如荷叶,皱纹如 ,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五六月生紫花,花开向阳结苞,外有青刺,如猬刺及栗球之形。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猬喙,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壳内白米状如鱼目。深秋老时,泽农广收,烂取芡子,藏至 石,以备歉荒,其根状如三棱,煮食如芋。"以上历代本草所述特征及用途,均与现今用之芡实相符。
盱眙鸡头米的制作方法
1、采收 芡实采收季节为白露-霜降之间,见种皮呈红褐色采收。南方分多次采收,即随熟随采;四川及北方地区均1次采收。采收时乘小船或大木盆进入塘、池中,用镰刀割取成熟果实,或捞取已自行开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时间久了自行沉底)。多次采收的,种子成熟,但费工费时,只适用于水库及湖泊;1次采收的,种子部分不成熟,颗粒大小不匀,幼嫩种子,加工时易碾碎,成米率较低。应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因地制宜。采收时,应留下一部分果实,让其自行脱落,扩大自然繁殖。
2、加工 采下的果实,可堆集沤烂其果肉及假种皮,然后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捞出种子晒干,用机器脱去硬壳,取出种仁,也可把干种子放入开水中浸泡,湿润至外种皮发软,快刀削切、取出种仁晒干。前一种方法加工快,适用于量大的加工,但加工出的种仁破碎较多,出仁率低,并降低商品规格等级。后一种方法加工较慢,费时费力,但种仁破碎较少,商品规格等级高,适用于少量加工。
-
发现更多盱眙鸡头米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