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竹荪的基本介绍
资溪竹荪,江西抚州资溪县的特产。
资溪竹荪,俗名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整个菌体色彩鲜艳稀有珍贵,人们称之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资溪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以来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
资溪竹荪是一种寄生在枯竹根部的隐花菌类,外形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具有深绿色的菌帽,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营养价值
资溪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也是医学上的新秀。除了用于食用,还具有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它还被证明具有防癌、抗癌以及减肥健体的功效。此外,资溪竹荪还有特殊的防腐功能,夏天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肴和肉类可以保存多日而不变馊。
产品特点
资溪竹荪的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菌体生长过程中,孢子萌发形成菌丝,在吸收腐竹类有机物质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菌索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原基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形成菌蕾;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然后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形成雪白的菌幕;下午4-5时,菌盖上的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菌体萎缩倒下。
历史民俗
在栽培方面,资溪竹荪于80年代首先在中国成功驯化。它可以通过人工栽培以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作为原料,并采用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栽培过程中,需要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使用马铃薯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15-20℃,培养15-20天得到纯母种。然后再使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继续培养30-45天得到原种。原种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在适宜的气温下,经过数月的生长,资溪竹荪就可以采收。
-
发现更多资溪竹荪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