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酥油花的基本介绍
酥油花也称油塑,即用酥油作原料,塑造的各种人物、故事、飞禽走兽、树林花草、建筑等雕塑作品。由于酥油质地较软,便于塑造,以及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酥油不易液化,因而藏族人民便利用这一特点,创造出了青藏高原所特有的一种雕塑艺术。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蜡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
酥油花制作技艺体现了道孚人民对艺术的热爱也体现了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酥油花制作技艺的传承不但在向世人展示藏族这一独特的艺术文化也让人们了解不同的艺术气息
产品特点
酥油花表现的艺术形式多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多属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佛像和人物形象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又不断赋予一些新的时代气息。如"释迎牟尼本生故事",既丰富了酥油花的传统风格,又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使以前的单塑手法逐步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相结合、单塑和组塑相结合,花架和盆塑相衬托的多种形式。
历史民俗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大昭寺内供奉。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宗喀巴学佛成功以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这就是酥油花的来历。
据传,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后,曾去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供奉护法派、袈裟,并敬献酥油花。从此以后,格鲁派各寺庙便于每年藏历的正月十五日,都要塑造酥油花,一方面作宗教供奉,一方面供广大僧俗参观。使酥油花艺术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下来。随着格鲁派传入康区,酥油花雕塑艺术也一并传入康区各格鲁派寺庙,其中,以理塘寺、道孚灵雀寺等寺庙塑造的酥油花最具特色,工艺也最为精巧。
获奖荣誉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
发现更多四川酥油花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