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特色谷特产网!免费注册QQ登录微博登录 城市大全
关注我们:特色谷百家号
河套炸糕
  • 河套炸糕
  • 河套炸糕

河套炸糕

发布:yoyoyo
标签特性: 美食 小吃
所属地区:巴彦淖尔内蒙古
简要介绍:甜丝丝、粘糯糯的油炸糕,是河套地区的一道风味主食,且“糕”与“高”谐音,因此有着“步步高升”的好寓意!在巴彦淖尔不管是搬家、结婚办喜事都要吃上一顿油炸糕。炸糕可谓是巴彦淖尔人席面上的一道重头菜,也是河套人的美食之魂。它在...

河套炸糕的基本介绍

甜丝丝、粘糯糯的油炸糕,是河套地区的一道风味主食,且“糕”与“高”谐音,因此有着“步步高升”的好寓意!在巴彦淖尔不管是搬家、结婚办喜事都要吃上一顿油炸糕。

炸糕可谓是巴彦淖尔人席面上的一道重头菜,也是河套人的美食之魂。它在巴彦淖尔众多美食中可是有一定地位,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来客、兴办事宴,都是必不可少的。做炸糕好比一场轰轰烈烈、全民动员的美食战。一进腊月,大街小巷就飘荡着炸油糕浓郁的香味儿。

炸油糕用的是胡麻油,巴彦淖尔因气候适宜,土壤丰盈,光照充足,造就了胡麻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炸油糕经过沸腾的胡麻油炸制后,散发着浓香,金黄色的油糕表面,吹起了无数透明的泡泡,一口咬下去,发出酥脆的嗞嗞声,外皮油滋脆爽,里焦外嫩,清爽可口。

巴彦淖尔当地有这样的一种俗语:“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白面饿断腰”,这足以证明“炸糕”吃了耐饿的优点!

产品特点

金黄色的油糕表面,吹起了无数透明的泡泡,一口咬下去,发出酥脆的嗞嗞声,外皮油滋脆爽,里焦外嫩,清爽可口。

历史民俗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后,先后在今三原县的北部原区兴建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敬宗李湛、武宗李炎等帝王的宏大陵园,即献陵、庄陵、端陵。于是三原的北部原区便成了唐王室巡拜陵、从事狩猎的重要场所,经常是帝王御驾前往,王公大臣们的活动也甚为频繁,以致路上行人常年络绎不绝。这条道路上有个村子距京城长安和原区均不远,便成了皇家往返休息的重要场所,人称“王店”。这个村也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王店也成了兴旺繁华的“王店集”。在“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对泡泡油糕赞不绝口,并将其作为宫迁食品。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唐中宗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照例要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鱼龙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叫做烧尾了。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点叫“见风消”就是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已是轻如白纱,薄如蝉民办,入口即消,真是巧夺天工。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

制作方法

炸糕的传统做法是用石碓子捣糕面,通过罗筛筛出来,经过几次揉搓,然后上笼屉蒸,用大锅灶,水烧开后放上笼屉,一层一层的撒糕面,蒸熟后趁着沾点凉水揉成团,包上腌猪肉酸菜馅,酸菜解腻,腌猪肉肥而不腻,两者结合炸成金黄色,那种筋道属实难忘。

网购推荐
河套炸糕的评论请文明发表评论,恶意辱骂/诽谤,发布广告者封号处理!
© 2015-2023 特色谷,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2104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