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坪贡茶的基本介绍
“磨坪贡茶”因产于南漳县李庙镇磨坪寺村而得名,史称“磨坪茶”,也称“磨坪寺茶”,俗称“磨坪寺贡茶”,如今通称“磨坪贡茶”(注册商标),历史悠久,品质超群,古代就以“味芳美”而著称,备受封建朝廷的青睐。“磨坪贡茶”系列产品现已获得国家级多项大奖,曾经是襄阳市惟一获得国家农业部茶叶行业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磨坪贡茶”跨入国家级名优产品行列,金榜题名,可喜可贺,为“金南漳”迈步奔向“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功德无量,名垂青史。磨坪贡茶茶场位于南漳县李庙镇政府西17里处的南山老林沟,海拔550米左右,据说每天日照时间在当地最长,现有茶园面积1200余亩,每年可产贡茶3万余斤,现有古茶树7株,是名副其实地“物以稀为贵”。据统计,茶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气候、土壤和季节,磨坪寺一带温暖湿润、地肥水美,适合于栽培优质绿茶。
地域范围
磨坪贡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南漳县所辖的李庙镇磨坪寺、全家湾、刘坪三个村,生产种植面积86.7公顷,年产磨坪贡茶33吨;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29′00″至111°46′00″,北纬31°43′00″—32°00′00″之间。
产品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磨坪贡茶外形条索紧细硕壮挺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整齐一致;滋味浓厚,鲜爽耐泡,带有栗香味;为茶种上品。
2、内存品质指标:磨坪贡茶内含物丰富,茶多酚≥15%;水侵出物≥36%;总灰分≤6.0%;粗纤维≤10.0mg/kg;水分≤6.0mg/kg。
3、质量安全要求:磨坪贡茶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执行《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12。
历史民俗
清代乾隆《襄阳府志》和同治版《南漳县志》对于风水宝地“磨坪寺”进行了绘声绘色地描述,有口皆碑,引人入胜。磨坪寺一带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物产丰富,素有“小桃源”之美誉。据乾隆《襄阳府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卷之九《坛庙》篇“象国寺”条载:“象国寺:县西八十里,在磨坪山。宋时建,明襄藩重建。本朝康熙丁酉重修,有《碑记》。寺前有卧象,后有伏狮,层峦耸翠,茂林迷目,两山环拱,一水横带,山水于斯为最”。如此这般绘声绘色描述的桃源胜境,亦可见于同治版《南漳县志》之《坛庙》篇(相国寺)。光绪版《襄阳府志》之《山川》篇载:“磨坪山,在县西北四十余里(县志)”。这里山环水绕、绿水青山,地理区势独特,四季宜游,美不胜收。
现在仅存的两部古旧《南漳县志》(清代同治版、民国版)对“磨坪茶”均有翔实的载录,民间传说丰富多彩,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据同治版《南漳县志》(疆域篇)记载:“磨坪寺,原名相国寺,创于唐中宗时,岩石幽雅,四周拱秀,产茶,名磨坪茶,为时所珍,惜其不广”;民国版《南漳县志》(宗教篇)记载,“寺旁有茶树十数株,味芳美”。“磨坪茶”连同附近的“大柳树”上了清代的“志书”,成为当今的地理标志。在“金南漳”文化遗产宝库中,更加彰显出“磨坪寺”的弥足珍贵。荆山民间传说,“磨坪茶”在3100年以前就是楚国早期宫廷的专用物品(贡茶),唐朝最为时兴,历朝历代始终被封建朝廷享用,尤其是乾隆皇帝“爱不释‘口’”,经常情不自禁地开怀独呷。
“磨坪寺”一带是楚始都熊绎丹阳遗址所在地、“南条荆山”所在地,楚文化底蕴异常厚重,神妙莫测,令人憧憬。“金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磨坪寺一带是楚国早期都城熊绎丹阳遗址、“南条荆山”(南漳荆山)所在地(包括与磨坪寺紧密相连的高峰麓主山寨等古代荆山主峰在内),这是没有疑问的。
“磨坪茶”系“三千年贡茶”(俗称“千年贡茶”)、县域历史文化的“金字招牌”,当之无愧,顺理成章。据笔者初步考证,南漳县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100年以前、熊绎(俗称第一个“楚子”)受封于荆山都城丹阳时代,他们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中,“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在求生存、保命运、图崛起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楚人所独有的天然优质饮品——磨坪茶叶,他们感觉到这种茶气味芳香、味道鲜醇,长期饮用,可以健身益智、祛病养神,如获至宝,于是就正式作为楚王室的特殊供品,从此成为历朝历代封建皇帝的御用物品。
获奖荣誉
2012年11月初,以“创新发展,科技绿色”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南漳县参展的“磨坪贡茶”最为引人瞩目,以高山无公害、新、奇、特、优等别开生面的格调脱颖而出,获得农博会金奖。“磨坪贡茶”现由南漳县春天里茶叶专业合作社、南漳县磨坪贡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销,已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磨坪贡茶种植基地亦被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纯天然绿色产品基地),它们是山区农村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战略中的重要亮点。
-
发现更多磨坪贡茶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