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板鸭的基本介绍
建瓯板鸭系建瓯传统特色产品。由于其形、色、香、味俱全,制工精细、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八十年代即被中国食品总公司收入《家禽与传统禽制品》一书,列入全国传统腌腊禽制品名品板鸭行列,(福建)建瓯板鸭与(江苏)南京板鸭、(四川)建昌板鸭、(江西)南安板鸭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板鸭”。目前,建瓯板鸭年销售量达150万只以上,并实现了机械化真空包装生产、产品已进入港澳和台湾市场。
产品特点
建瓯板鸭有悠久历史,百年之前已为家家户户所欢迎,冬天不论家宴还是会客,被认为是可以上酒桌的菜肴,几个朋友相聚,买只板鸭下酒,或是买棵白菜煮橄榄仔米果粿,上面再盖个板鸭为宵夜,都觉得其味无穷。
历史民俗
建瓯板鸭,来自民间。相传建州有一贫民,没固定职业,在一年冬天养起了十几只鹅,没钱买饲料时,就卖了一只鹅来购买饲料;饲料用完,又卖一只……,结果仅剩下一只鹅,他才大吃一惊。最后他把仅有的一只鹅也杀了,但“春节”来到,又舍不得吃,他老婆把鹅胴腌好,凉起来。过年时当一道菜上了桌,只见得这鹅干的味道还特别好呢?大家都不懂叫什么菜名,还是小孩吃了说“这板块鹅真好吃,我还要吃。”就这样“板鹅”的名称就叫开了。
后来每到冬天,准备年货时,大家都学着做起“板鹅”、“板鸭”、“板鸡”、“板兔”来。但惟“板鸭”逐渐形成商品,并摸索出了一整套制作技巧,从而产生“建州板鸭”,并占据市场而延续至今。
建瓯板鸭再现昔日风采 建瓯板鸭系建瓯土特色产品,年产达300多万只,是闽北老字号板鸭,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由于其制作精细、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欧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
制作方法
建瓯板鸭所以能出名,在选料、制作技术、气候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能饮誉遐迩,久盛不衰。
首先是选料。建瓯的鸭店是与光饼店合营的,光饼是每天必卖,鸭是按季节而定。平时只卖鸭筒(即光鸭),重阳节前后卖鸭昔(焙鸭),冬春卖板鸭。板鸭用料是母蛋鸭,俗称田鸭姆,而不用现今所用的半番鸭。每当春夏之交,农民开始养鸭群时,鸭店老板就下乡去定购鸭群,预付定金,并经常下乡了解所定鸭群的饲养情况。到重阳节前后,也就是鸭子长到了一斤重左右,能辨出雌雄的时候,就将公鸭和看去发育不良的鸭挑了运回城来做鸭昔,把发育良好的母鸭留下继续饲养。鸭店老板买下鸭群时,还要记下每群鸭的孵出时间,计算母鸭可能产蛋的时间,在鸭群将要下蛋的前半个月,就挑着玉米粒送到饲养者家中,让他们增喂精饮料,使母鸭体壮膘肥,用即将下蛋而尚未下蛋的母鸭作为制作板鸭的原料,所以制作出板鸭肉厚质嫩,肥而不腻。有人说,建瓯上等的制板鸭师傅到外地去做板鸭,味道就没那么好,没有这样精选的原料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再是气候。板鸭是风干的,阴雨天做不出好板鸭,因此制鸭人很重视气候。他们看到刮霜风的苗头,连夜赶往农村,挑出适合的母鸭宰杀后运回城内加工,在刮霜风时挂在有风的地方吹干,当鸭脖子骨节已露时就上市。这时的板鸭肉质实而不硬,有一种特殊的鸭香味,太湿无香味,太干肉硬无味。所以买鸭寄到外地去,就买尚未露骨节的,现买现吃要买三个骨节的。
三是制作技术。活鸭宰杀后,除去内脏,留下鸭肺和成串的卵洗后,擦干腹内血水,然后加工,板鸭只用盐,不加其他佐料,上盐必须用手搓,在不同部位上掌握用盐的分量。据说肺部用盐有很强的技术,成串的卵是此鸭尚未下蛋的标记。用盐后一个对周(24小时),就用湿布将里外的盐渍擦去,一是除去多余盐分,不会过咸,二是表面洁净,色泽好,再用竹片将鸭撑开成平板状,在鼻孔上穿上绳,以便悬挂,经太阳稍晒后,悬挂在无阳光直照又风大的地方吹干。
-
¥34 【月销75】
福建南平建瓯板鸭咸板鸭 全鸭 传统配方 宗正板鸭五香味熟食500克
【琳琳小店建瓯特产】
-
发现更多建瓯板鸭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