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蒲米的基本介绍
蒲米,又称熟米、菩米,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河源市紫金县各镇及周边梅州市五华县、汕尾市陆河县等客家地区。据《紫金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1590)知县陈荣祖教民食用熟米,去湿除寒。此后蒲米在紫金广泛流行,世代传承,延续至今。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除农村保留蒲米制作以外,紫金还出现蒲米专营公司、作坊等销售网点,蒲米制作以产业形态传承发展。
蒲米的制作,首先选用本地油粘、黄花粘、双谷粘等俗称“尖仔米”的优质稻谷和优质山泉水,经蒸、煮、晒精制而成。其制作技艺分煮谷(焖谷)、蒲谷(转锅)、晒谷(干燥)、碾米四个步骤。煮谷(焖谷)是用大生铁锅柴火将清水煮开,将稻谷倒入锅内抹平,水浸过稻谷2-3厘米为宜,去掉漂浮在水面的杂质,盖上锅盖,再煮5-10分钟熄火,让其自然焖5-6个小时,要慢慢熟透。蒲谷(转锅)是要先将锅里的稻谷由上至下按顺序捞起放入箩筐排干水分,再按顺序放进干锅里,按一定比例加水,盖上锅盖生火加热 30 分钟左右,锅底烧干有噼噼啪啪响声时停火,焖1-2小时产生色、香、味后,开盖将稻谷放到箩筐装好。晒谷(干燥)要在干净的晒谷场上将蒲谷均匀散开,厚度约30厘米,每晒1小时翻一次,5-6小时谷就可晒干,保证持水率在13%以内。碾米传统方法是用石砻砻谷,再用风车去谷壳分离出糙米,用筛子筛掉碎沙,筛选出颗粒饱满的熟米,再用簸箕去掉粉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热情不如从前,但是目前许多客家人仍保持食用蒲米习俗,许多饭馆也还保留蒲米饭、蒲米粥的经营。全县依然有许多人制作、经营蒲米。紫金蒲米远销河源、梅州、清远、惠州、深圳等地。
营养价值
据专家验证:普通稻谷经过水煮,蒸(蒲)谷的加工过程,使谷物有益元素渗透到稻米里面,而且经过加工改变了大米原来的淀粉结构,也印证了西方发达国家把稻谷壳通过深加工做成食品的好处。熟米具有消食和除湿去寒等效果,为客家地区群众所喜爱。肠胃疾病患者看中医,医生多吩咐要吃蒲米。
产品特点
蒲米外形比普通生米略大,黄白色,呈半透明状,如“玉石翡翠”,吃起来口感香甜,具有消食和除湿去寒等功效,食用方法有蒸饭、煮粥、爆米花或者制作米橙、糕点和擂茶等,用蒲米制作的“蒲米鸡饭”是紫金客家特色菜。
历史民俗
蒲米制作在紫金已有400多年历史,据《紫金县志》记载:“本县山多林密,建县之初人少地多,尔后县外客民陆续迁来定居,多因水土不服,面黄肌瘦,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知县陈荣祖教民食用熟米,去湿除寒,此后,本县多数农户食用熟米”,此后世代相传。
-
¥40 【月销100】
【河源紫金日日鲜特产店】
-
发现更多紫金蒲米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