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灌肠的基本介绍
内黄灌肠是河南内黄县特有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豫菜系。它是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所制成。灌肠起源在清咸丰年间,由县城邱姓屠户发明,流传至今。灌肠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可以凉调,叫筲灌肠;可以煎食,叫煎灌肠。味美可口、风味独特,且有补血、健脾、壮筋骨、消滞之功效,很受群众欢迎。有民谣《内黄灌肠》曰:“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谗。”
营养价值
灌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历史民俗
据传,清咸丰初年,一位邱姓屠户常去县衙送肉,不断看到香肠、粉肠等外来菜品都是用猪肉、猪肠加工的。当时,富人吃肉,猪血都是留给穷人吃的。受到灌肠启发,他把猪血和猪肉掺在一起,制作了“邱家灌肠”。
内黄灌肠为什么叫“筲灌肠”?据说,以前卖灌肠的人,把灌肠煮好以后放在筲(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桶)里,担着沿街去卖,因此而得名。
在内黄,灌肠是很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当地有民谣《内黄灌肠》说:“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馋。
内黄灌肠以邱家为最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内黄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杀猪卖肉为业。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县衙送肉,不断看到厨里放着一些外来菜品,有香肠、粉肠等,都是猪肉、猪肠经过加工配制而成的。这位老人从这里受到启发,他特意去安阳买了一截粉肠研究。在其侄子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制作,终于制成灌肠上市。
制作方法
先将猪血放入30%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凝固。继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的猪肠之中,待其血桨、面汁之混合体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内用小火温煮,并要不断用针剌肠,使之冒出气泡,以免肠衣崩破。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食用,如再进行加工更好。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肠,以刀剖为适量薄片,根据不同季节和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拌,称之为凉调灌肠;或放入底平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分盘食用。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内黄灌肠的品尝吃法
1、筲灌肠只需把剥好的蒜加上少许盐捣成蒜汁,把灌肠切成片,浇上蒜汁就可以吃了。筲灌肠要趁热吃,吃起来感觉入口光滑、软而烂,且辣中带香、香而不腻。
2、另一种是将灌肠切成片煎着吃,叫煎灌肠。用猪油煎出来的灌肠是最好吃的,只见一片片灌肠煎成了金黄色,让人看上去很有食欲,吃起来外焦里嫩,香味扑鼻。煎灌肠在内黄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小吃。煎灌肠的起源要比筲灌肠早,在内黄的乡村比较流行,在县城比较少,如果去乡下赶庙会,就能吃到纯正的煎灌肠了。
-
¥35 【月销800】
【内黄筲灌肠】大小肠烧灌肠内黄灌肠水灌肠濮阳汤灌肠猪血肠烩菜
【奶奶家厨房】
-
发现更多内黄灌肠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