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豆皮的基本介绍
沙湖豆皮是湖北省沔阳(今仙桃市)的传统食品之一,具浓郁地方特色,因地产沔阳,如今也成为老沔阳豆皮。作为是老沔阳的特色小吃,既可当下酒的菜,又能作主食来饱肚子。其名称也是依据制作时作用材料加以命名。主要的原料用绿豆或红豆(饭豆子)和少量的黄豆再去掺细米,又以早谷细米为佳。经过磨制、摊敷而成。豆类又以选用绿豆为最,故称为绿豆豆饼或统称为豆饼。
沙湖豆皮因其地处沔阳(今仙桃市),亦被人称做是老沔阳豆皮。豆皮,当地也叫豆饼,之所以称为饼,其中的道理在于,就形状来看,有“无圆不成饼”之说。如北方的杂粮煎饼,摊成也是一张薄皮,但也把这“皮”称为饼。这杂粮煎饼与老沔阳豆饼相比起来,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味道的不同,煎饼卷进的是大葱,而豆饼叠入的是蒜苗。
也在有些地方,把千张亦叫豆皮,免于混淆,还不如干脆称之为豆饼。后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栽种蕉藕,其淀粉充分,经磨浆而沉淀出蕉藕粉,可以用来制作粉条,叫蕉藕粉丝。粮食紧缺时期,人们也把它用来塌豆饼。先把蕉藕洗净去皮剁碎,掺黄豆和细米,磨成浆后去摊敷豆皮。除可以节约粮食外,这蕉藕豆饼也着实的好吃,入口软绵,有一股莲藕味香的成分。其材料的不同,人们对其也没有一个特别的叫法,也还是称之为豆皮、豆饼。.
豆皮是仙桃市著名早点,以沙湖豆皮为最,故称沙湖豆皮。沙湖豆皮以隔档湖特产糯米及绿豆为原料,佐以鸡蛋摊制而成。壳酥心软、色金黄,吃起来香酥可口。其制作方法是将锅置旺火上,点少许油水抹锅,放绿豆大米汁半斤摊锅内拌匀,用鸡蛋一个打泡,投入豆皮表面层,翻面,然后将糯米饭一两,猪油0.5两,榨菜8分,葱花5分,熟精盐4分摊在豆皮上,四面折边包住,再翻面烤至金黄色起锅即可。
历史民俗
以前的沙湖街上住着一李大爷,早年丧妻,与独儿相依为命,后其子娶妻名为巧云,穷尽一生,为儿为家,落得一身伤病。年过七旬,便无力支持,卧床不起。其媳巧云蕙质兰心,孝顺懂事,李大爷痛病在身,饮食难进,郁郁寡欢。寻医数次,恰其子外出经商,唯其媳侍奉左右,忧思难眠,想尽千方百计调理公公胃口。
李大爷想着自己年迈已高,大病在身,也是不久之人,反以次为借口,拖累儿媳,实是愧疚。便出一难题:“黄面白里包珍珠,脆菜香筒藏其中。虽是酥软熟透食,不须蒸来不用煮。”令其制成食物。功夫不负有心人,巧云后来真就作出这道美食,李大爷也是精神百倍,美滋滋的食用起来,顿时满口生香、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吃了还想吃。
绿豆皮是沙湖人首创,又叫沙湖豆皮。绿豆皮是儿媳做出来孝敬公爹的,又称“孝心豆皮”。
绿豆皮黄面白里,内藏糯米如珍珠,好吃好看。绿豆皮中,绿豆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解渴之功能;大米是人的主食;鸡蛋、糯米营养丰富,能滋补强身;榨菜开胃,增强食欲;香葱解表、发汗、散寒、通窍。绿豆皮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能治病、强身、保健······
巧云将绿豆皮制作工艺,毫无保留地传给街坊、邻里,绿豆皮在沙湖乃至沔阳很快传开了,成了城乡的时尚食品。家庭用它待客,餐馆用它作早点。人们还在冬至后,立春前,将绿豆皮(不加辅料)卷成筒,切成条条,晒干成腊货,用腊肉煮汤,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风味。
沙湖豆皮是民间传统佳品,在宫廷膳食中也有一席之地。清末沙湖人李绂藻在朝为官,将沙湖豆皮制作工艺带进京都,命厨师做好后,献给慈禧太后食用,老佛爷品尝后,圣颜大悦,赞不绝口: “沙湖盐蛋一点珠,沙湖豆皮包珍珠,水乡尽出宝啊!”
从此,沙湖豆皮与沙湖盐蛋齐名,誉满湖广,名噪京城。
-
发现更多沙湖豆皮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