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丝篮的基本介绍
穿丝篮是湖南沅陵汉族 传统手工艺产品,它是一色的楠竹制作,中间不加任何金属材料。篮身呈椭圆形状,整个篮子由三根篮圈,两百多根竹丝穿制而成。三根篮圈上下搭配巧妙,衔接平滑,吻合自然,竹丝大小均匀,排列密度恰当。间隔距离都为1厘米左右。具有小巧玲珑、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等特点。穿丝篮的制作原料都是经过高温煮烤,不发霉、不生虫,因而盛装食品非常清洁卫生。
在汉文的器皿用字结构中,大多是用”竹”字作部首的,如篮、篓、筐、箩、笼等。可见竹子在我国文化、艺术和使用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季,竹席、竹扇、竹杯等降暑好物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值得一提的是,在竹编器皿中,尤以竹篮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穿丝编”是在三角眼或六角眼等篾片疏编的基础上,再用篾丝作有规律地穿插交织。被穿插的篾片编织为单层,篾丝往往作斜向平行穿插,把单层的篾片编织连在一起,形成一种精巧的编织图案。穿丝编在竹篮上的用途广泛, 一般常用于精致竹篮的表面编织。
沅陵县传统工艺品。沅陵盛产楠竹,民间多用其制作穿丝篮,竹丝宽窄均匀,排列均衡,造型美观,朴实大方,竹料经高温煮烤处理,经久耐用,可承受50多公斤压力而不变形。作为传统工艺品和日常实用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现在,该县竹器社生产的沅陵穿丝篮等竹制品,远销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九个国家,至1980年共出品8.7万只,创汇3万余美元。
产品特点
湖南沅陵县特制工艺品。是篮子的一种。原料采用一色的楠竹。篮子呈椭圆形,由3根篮圈,200多根竹丝穿制。篮壁光滑平整,竹网间隔均匀有规则,小巧玲珑,载重量大,经久耐用。外观精巧美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历史民俗
清光绪元年(1875),新化人瞿文、瞿武兄弟俩来县城开篾行,县人随学艺者甚多。民国初,县内竹制品有30余种,年产一二万只,近年来发展更快。沅陵穿丝篮是湖南省传统工艺品,整个篮身都是楠竹制成,不加任何金属丝条。
-
发现更多穿丝篮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