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塑的基本介绍
矾塑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集中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由当地人利用丰富的明矾矿产资源制作而成。其内部材料五彩缤纷,外部结晶的明矾晶莹剔透,现已成为温州市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矾塑糅合了彩扎、堆塑等工艺技法,以线条为主,线、点、面、块组合造型,既用写实的手法造型,又以明矾晶莹剔透的天然神韵表现一种特殊的意境,具有“通透空灵、雅韵天成”的特点。
苍南县矾山镇因盛产明矾而驰名中外,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明矾产量和品位均居世界之首,储量和产量占国内80%,世界的60%,是浙南最悠久的矿山集镇。矾山古老的明矾冶炼制技艺可追溯到宋朝末年,迄今已60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
苍南矾塑技艺是由刘祖珍、刘祖伟父亲矾窑结晶工刘朝宝(1912-1995)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始创,他原是矾窑的垒土师傅,从1925年开始摸索创作,利用早己流行很久的明矾液结晶成型的原理,运用彩色绒线扎绕在铁丝、铜丝上,扎成动、植物、塔的模型,放入明矾结晶池中,经一定时间便自然形成无数个皎洁晶莹的明矾小珠子,形成别具神韵的矾塑工艺品。五十年代后,表现题材扩大,品种花样增加,不论传统的花鸟走兽、亭台楼阁、戏剧人物及现代的飞机、汽车等,均制作精巧,造型独特,绮靡浏亮,别具地域特色和观赏价值。
产品特点
明矾宝塔,造型优美,层次分明。塔身一般为八角形,高十多层,底层开一拱门,底部四周围着栏杆。整个宝塔的结构既保持了古朴的韵味,又具色泽艳丽之美,再经明矾结晶后,其色彩即变得淡雅、朴素。在光线的映照下,明矾珠闪闪发光,使人对宝塔产生仙气弥漫、金光四射的幻觉。
历史民俗
矾塑的起源有二说:
一说
一说是矾塑工艺由炼矾工人朱炳仁始创。
1920年的一天,朱炳仁无意中发现一株掉在明矾结晶桶内的小草,在夕照里闪烁着动人光彩。他取草一看,发现草的光彩来源于凝结在梗与叶片上的明矾小晶体对阳光的折射。他很好奇,将草带回家给小孩玩耍,不料妻儿均爱不释手。此后,他便试用竹篾和线扎成各种小玩意,放于结晶桶内结晶,就这样,他无意中成为矾塑的创始人。
二说
另一说是矾塑的创始人为刘朝宝。
1925年的一天,童工刘朝宝发现一株叶片上结着明矾珠子的蕨草在晨光下闪着亮光,很是好看。也出于好奇,他试着用篾丝扎成各种小动物,放入明矾结晶池内结晶。见结晶后的小动物像翡翠一样通透光亮,便由此一发而不可收,不断制作并改进工艺。经反复试验和探索,借鉴当地彩扎工艺技法,以花木虫鱼、亭台楼阁、飞禽走兽等各类自然物为题材,创造性地用缠扎了不同颜色纱线的铜丝塑造各种形象,再将塑形放入明矾结晶池结晶,使矾塑成为流光溢彩、别具韵味的艺术作品。
上世纪90年代,刘朝宝的儿子刘祖珍、刘祖玮对矾塑工艺进行了创新改造,工艺技术更加精湛,构图更加流畅自如,表现手法更加新奇巧妙,先后推出工艺造型100多种,丰富了工艺内涵。他们还运用现代的玻璃罩真空保存法,攻克矾塑作品受空气侵蚀在一年之内即会变色的难关,使作品得以长期保存,从而赋予矾塑作品更高的观赏价值、保存价值和艺术生命力,提升了艺术价值。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刘肇宝曾经有过放弃矾塑的想法。当时,一个当地的官员来到刘肇宝家,不给钱就蛮横地拿走了一件做工精美的矾塑。看到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智慧和精力做出来的矾塑并不能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并且苦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刘肇宝心灰意冷,“金盘洗手”好几年,直到建国后才“重操旧业”。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他的工艺品精益求精,曾被邀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美工展览会。
制作方法
第一步是绕线
早期的矾塑都是用铅丝作为材料,但是因为铅丝时间长了会变色,不易保存,后来就改成了铜丝。绕线就是在铜丝外面绕上制造矾塑所需的各种颜色丝线。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却是整个矾塑制作的基础;
第二步是定尺寸
定尺寸是根据制作对象大小、形状所需选择材料和尺度。对于老矾塑艺人来说,他们可以凭借经验就可以选择所需材料的多少和尺度。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完全做到材料“不短不长”正好,是很难的。材料尺寸直接影响矾塑模型的能够成型和精美程度;
第三步是定型
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一个步骤。这一步骤要求的是制作者的“手巧”,要求他们可以将手中的各种材料折叠成所需的模型。记者看到,一根普通的铜丝在刘祖玮手中很快就折成一只展翅而起的仙鹤。对于很多艺术品来说,这个步骤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所在;
第四步是结晶
结晶就是将已经被折叠完成的矾塑模型放入矾池中,经过一段时间让明矾晶体附着。结晶并不是单纯地放入水池就万事 大吉。结晶要讲究矾水的温度浓度以及时间。40摄氏度、20%浓度的矾水是最适合矾塑结晶的,将矾塑模型放入矾水浸泡1.5个小时左右,一件精美的矾塑艺术品就形成了。
-
¥5.22 【月销65】
爱丽思波纹加厚树脂大口径种植盆绣球矾根花卉圆形爱丽丝塑料花盆
【春暮家居专营店】美观雅致 透气排水更护根
-
发现更多矾塑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