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肚倍的基本介绍
竹山肚倍,湖北省竹山县特产,竹山县是著名的“中国肚倍之乡”,气候非常适合肚倍树的生长。
竹山肚倍是一种中药材,是肚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刺激叶细胞而形成的虫瘿,它必须同时具有苔藓、肚倍蚜虫和肚倍树(盐肤木)三要素才可能生长,肚倍富含单宁,以它为原料,可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领域。
竹山肚倍属五倍子范畴,是肚倍蚜寄生在青麸杨复叶小叶上所形成的虫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用途日益广泛,以它为原料加工的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产品在金属防腐蚀、稀有金属的提取、合成纤维印染固色、食品的防腐、酒精饮料的澄清、医药的止血消炎、配制特效药物牙膏及废水废气废塑料的处理等方面均有所应用。
历史民俗
竹山县是著名的“中国肚倍之乡”,气候非常适合肚倍树的生长。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竹山县就致力于做大做强肚倍这一独特的林特资源产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肚倍基地建设,培植和壮大肚倍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得升肚倍产品的产销规模。
在肚倍产业高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际市场开始萎缩,加工产品疲软,出口商品严重滞销。原先被追捧的肚倍一下子变得无人问津,使农民失去了发展信心,开始砍树毁林复耕。中国加入WTO后,资源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随着肚倍系列化工产品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扩大,其产品在市场上逐步畅销,肚倍原料价格一路攀升。再加上国家对山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不断倾斜,湖北省委对山区县科技扶贫项目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竹山肚倍产业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1年前后,竹山县以“生态兴县,产业富民”的理念,大力营造肚倍等县域优势特色林木产业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突破产量技术瓶颈,采取“科技+农户+基地+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肚倍的“两增”。
2008年,文峰乡塘湾村肚倍专业合作社探索的高产种植模式获得成功,每亩肚倍林年增收2000元以上,比过去靠肚倍蚜虫自然迁飞上树高出十倍以上。人工培育肚倍蚜虫的成功,点燃了竹山县农民科技兴倍的激情。七年间,竹山县肚倍种植猛增到17万亩,年带动倍农增收7000万元。三年内,竹山肚倍基地将突破20万亩,年产冲刺3000吨。
2009年12月,竹山县文峰乡成立了肚倍科研所,专门从事肚倍高产、稳产栽培研究,形成了以肚倍研究所为轴心,肚倍示范户为平台,17个林业站为支点,4.18万户肚倍专业户为辐射的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全县掀起了栽种肚倍的热潮。
2013年3月,为推进肚倍产业良性发展,提高肚倍生产的科技含量,竹山县积极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姻,把“肚倍高产技术推广示范区”项目争取到文峰乡,这是竹山县首个省县合作的中央财政林业科研项目。
2011年,竹山肚倍龙头公司与林产化工公司2家企业累计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等各种肚倍系列产品5000吨,产销收入突破3亿元,出口创汇65万美元。
2013年,竹山县肚倍种植面积达12万亩,每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获奖荣誉
竹山县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湖北林科研合作,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七五”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星火科技二等奖、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20世纪50年代,竹山被国务院命名为“肚倍之乡”。
2014年04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竹山肚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发现更多竹山肚倍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