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屐的基本介绍
潮州木屐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潮州先民便有穿木屐的习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木屐被各种轻便的鞋所取代,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批木屐店因为生意冷清而被迫歇业,制屐、卖屐的人纷纷改行。但是,磷溪年届七旬的老师傅陈春成和市区将近90岁的老师傅李南华 ,这两位与木屐制作工艺有着深厚感情的民间艺人,至今仍坚守着这一行当,他们不为挣钱,只是不愿让笃笃的木屐声成为绝响。
营养价值
据有关资料记载,穿木屐有五大好处:“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徼虐暑,赤脚纳闵,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屐,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除了第五条过于牵强附会之外,其余各项都说得甚为确切。
产品特点
初时,木屐的外形宛若一只用木板钉成的小凳子,上面再接合鞋帮,着地的两只脚称为屐齿。由于屐齿的接触面积小,所以能适应泥泞的路面或在雨天行走,人不易滑倒。后来出于生活的需要,慢慢出现了由整块木料凿成的拖鞋形式的木屐。这样的木屐有更多的优点。
历史民俗
据说,木屐始于晋文公。相传晋国贵族介子推(一说介之推),背老母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带人寻找,不见其踪影。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老母出山的。文公从之。谁知烧山后,介子推母子并没有出山,相反抱树而死。晋文公见状,甚为怜之,遂在绵山建祠,纪念介子推。又命工匠将那树根刨起,做成一双木屐,不时套在脚上,呼为“悲夫,足下”,以示敬之。由于木屐确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所以到了两汉,木屐已相当流行,晋、南北朝时代,木屐不但得到广泛的利用,其制作也不断得到改革。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潮州木屐的制作方法
简易做法
选择木材木材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你不会希望穿上一双满是裂纹和漏洞的鞋子吧。根据脚的尺寸,留出一厘米的余量,因为之后还要修整木屐的。这是还没有处理过的橡木。
开始磨啊磨,你需要做的就是用砂纸将粗糙的木材表面磨光。磨完一只以后,别忘了还有另一只。建议你在制作本项目时,不要使用任何电动工具(除了之后可能用到的电钻),因为这个项目本来就不是五分钟就能搞定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关键的齿当你准备制作木屐的齿时,提醒你一句。慢——慢——来~首先,在需要安装齿的位置做好标记木屐齿的位置和高度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不过我建议高度不要小于四厘米。这样走起路来更方便。开始做标记这是凿子,在照片里它被木头挡住了看起来很不错首先慢慢地将木屐齿“锯出来”,然后用凿子刨仰视图,这些地方需要修补一下。
磨圆边角、加固木屐齿,该拿起木锉刀,尽量将边角磨圆了。然后再打磨一遍,让它看起来光洁美观。然后用树脂精油涂抹一遍。完成以后,你需要将木屐齿加固一下。首先,在每个齿上钻两个孔,然后灌入胶水,再用榔头敲入一根塞柱,接着将多余的部分切掉。等待胶水凝固。在等待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一下Hanao(鞋带)孔的位置。将它们钻出来。磨圆边角。油啊油。这样木屐齿就不会断了。
制作木屐时所要用到的工具也很多,主要有刀、斧、锯、刨刀、铁鎚、铁钉等等,再配以砍、劈、剁、削、刨、鎚等步骤,便可以制作一双木屐。
-
¥29 【月销1000】
-
发现更多潮州木屐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