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烧肉的基本介绍
黄阁烧肉,肥瘦搭配,猪皮被烤成焦糖色,肉汁被充分保留,“咔嚓”咬上一口,酥脆甘香,大口吃肉满嘴香,简直是太幸福了!坊间有“北有烤羊,南有烧猪”之说,黄阁烧肉,古法烧制技艺传承上百年,如今已经是南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阁烧肉一开始是以家庭作坊模式生产,从选材到销售一手包办。从前是圆形土炉,烧制过程长且费人力。后来,经后辈的改良,燃料从河柴改为荔枝柴,每一代传人都对烧制技术及盐糖比例进行改良和创新,生意也越做越大,逐渐发展成规模化并建成了工厂。
黄阁烧肉的烧制过程也十分讲究,需要“三进三出”才算烧制完成。每头猪的大小、肥瘦不一,师傅会据此调整相应的烧制时长,这也是传统工艺的特点。”这“三进三出”也是大有来头。第一次烘烤是为了将猪皮中的水分焙干,出炉后,师傅会用特制的钉刷在猪皮上扎出密集的小孔,以便液化脂肪的渗出,防止皮肉分离,然后涂上麦芽糖再次入炉。第二次烘烤猪的皮内水分和油脂,在高温下猪肉急剧膨胀,再次出炉扎孔、刷油。此时需要再次加荔枝柴让炉内升温,再进行第三次烘烤。
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烘烤,香喷喷的烧猪正式出炉,一股带着荔枝木香的烧肉香味顿时弥漫开来,此时猪皮上已经爆裂形成了均匀的芝麻小泡,让人垂涎欲滴。
传承百年的风味黄阁烧肉:第一口“咔呲”,第二口柔润,第三口甘香…这极致幸福的黄金脆皮怎一个过瘾了得, 那“咔呲咔呲”的声音,在唇齿间歌唱。哪怕是平时不爱吃肥肉的同事,都是争着抢着怕错过一口。这块肉,一定能让你体验到吃肉的极致美妙。简单的食材,出神入化的风味。
产品特点
黄阁烧肉风味十足,表皮呈火红色,皮酥脆,肉鲜嫩,入口甜,后劲咸,味道适中,很受人追捧。
历史民俗
北魏“农圣”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炙豚法"(炙,即烧、烤;豚,即猪。)并用"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来形容烧猪,颜色如同琥珀,又似黄金,肥肉似雪般莹白,入口肉汁盈润,十分特别。
广府人喜吃烧猪历史悠久。南越王墓考古现场发掘出,铸有小猪的炉具和烧猪的遗骸,证明烧猪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是广府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生燕冀者皮厚,生雍梁者足短,生岭南者白而极肥。”可见岭南的猪种又白又肥,在当时就已是备受饕客关注的优良食材。
获奖荣誉
黄阁盛华烧肉该传统技艺于2019年4月被纳入广州市南沙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发现更多黄阁烧肉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