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特色谷特产网!免费注册QQ登录微博登录 城市大全
关注我们:特色谷百家号
泉州彩扎
  • 泉州彩扎

泉州彩扎

发布:tfni
标签特性: 工艺品 手工
所属地区:泉州福建
简要介绍:泉州彩扎,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美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泉州彩扎主要分布在泉州市区及周围县(市、区)、厦门、漳州等地,是民间传统的一种仿真艺术,与广东“纱灯”、北京“绢人”并称为中国三大美术人形。据传,泉州彩扎始于...

泉州彩扎的基本介绍

泉州彩扎,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美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泉州彩扎主要分布在泉州市区及周围县(市、区)、厦门、漳州等地,是民间传统的一种仿真艺术,与广东“纱灯”、北京“绢人”并称为中国三大美术人形。据传,泉州彩扎始于唐,兴于宋。

泉州彩扎分为“站活”和“坐活”两种,以“坐活”为主,兼有“站活”。“站活”一般是站着制作较大型的作品,如“鳌山”“灵厝”“彩楼”等。因所用的材料以竹篾、彩纸等为主,故也称“糊纸”。作品一般为配有人物、动物、背景的较大场面,制作也比较粗放。而“坐活”则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制作,作品多为家庭陈设、观赏使用。此类作品后来成为主导性品种。“站活”技法包括扎骨架、置光、裱糊、镶线、刻纸、绘色、装饰定型等,“坐活”技法包括头手雕塑、骨架制作、糊上衣服、镶线、装饰、梳、戴、定型。

泉州彩扎源于古代纸扎,俗称“糊纸”。据《泉州市志》第四册卷三十九“文化”第四章第二节工艺美术·糊纸(彩扎)记载:“早期糊纸工艺是为适应民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死人入殓和迎神赛会的魂轿、冥屋、纸偶俑等纸糊制品,于是出现糊纸店。老牌的糊纸店‘金传胪’已有百余年历史,传四代。其前身是锦茂糊纸店,于清同治年间开设在义全寮仔街,因附近有‘传胪’石牌坊,顾客称之为‘金传胪’”。但制作纸扎工艺时,只作了一半(看得见的正面),留下一半(看不见的反面)没做,不求艺术质量的完整,民间称之“糊纸没存后”。直至民间艺人陈天恩大胆革新,把只作半面的纸扎,做成为完整的圆雕。他以前辈艺人王臭司、张守圳、黄申赐等人的特长,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人物衣褶生动、性格鲜明、仪态逼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彩扎作品。因其由纸扎脱胎而来,并以色彩缤纷的丝绸为主要制作材料,故称彩扎。

泉州彩扎是近代纸扎艺术发展的历史缩影,体现了泉州民间工艺的悠久文化,是研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泉州彩扎是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优秀代表,属仿真艺术,集雕塑、彩绘、刻纸、镶线、裱糊、戏剧道具等制作技能于一体,工艺精致细腻,造型多姿多彩,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产品特点

泉州彩扎制作精美,色彩明丽,构体轻盈,风格高雅,地方特色浓厚,用浆糊黏贴制作,手工技艺堪称绝活,具有较高的仿真性特征。泉州彩扎所用材料和工具都比较简单,包括竹篾、铁丝、纸张、绸、绢、缎布,浆糊、泥巴、颜料及剪刀、小刀等,主要靠艺人的想象力和塑造能力来表现作品。

历史民俗

据传,泉州彩扎始于唐,兴于宋。当时泉州商贸发达,歌榭舞台繁多,每逢节日喜庆、迎神赛会、祈福迎祥时,往往有商绅富户雇请扎纸艺人,扎制鳌山、楼台等景物以助庆祝;婚庆嫁娶、祝寿等,往往要送些“花盆人仔”“寿星”“ 福禄寿喜”之类纸扎陈设品以示祝贺。此外,一些富贵人家摆设道场、超度亡灵等,也常请扎制工艺者制作“灵厝”等以表哀思。彩扎工艺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已有千余年历史。

获奖荣誉

2019年2月25日,“泉州彩扎”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网购推荐
泉州彩扎的评论请文明发表评论,恶意辱骂/诽谤,发布广告者封号处理!
© 2015-2023 特色谷,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2104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