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特色谷特产网!免费注册QQ登录微博登录 城市大全
关注我们:特色谷百家号
首页 -> 特产资讯 -> 贵屿有种不能吃的“特产”,可以带你穿越回明朝!

贵屿有种不能吃的“特产”,可以带你穿越回明朝!

时间:2018-07-27
           说起潮阳贵屿,你会想到什么?
 
           吃货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贵屿朥饼!“朥”即是猪油,始创于明末清初的贵屿朥饼,时至今日仍然遵循古制,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潮汕饼食之一。
 
贵屿朥饼
 
           而有人可能会联想到贵屿曾经一度背负的“电子垃圾之都”恶名。幸而,近年来的贵屿已逐步向循环经济示范区迈进。
 
           不过,今天要介绍的贵屿“特产”,是被誉为“中华民俗文化一绝”的彩街路棚,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艺苑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这是清代《潮阳县志》对“街路棚”的生动写照。
 
           “街路”是潮汕口语“街道”的意思。彩街路棚,顾名思义就是在街路搭棚,张灯结彩,展览古今中外的名人书画供游客参观欣赏。据说,像这种彩街布展形式在全国只有三处,就是苏州、杭州和潮州。
 
           贵屿,置寨于唐开成四年(839),距今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明嘉靖四十二年至万历十四年之间,从潮阳析出的普宁曾设县治于此,期间古寨被增扩至城的规模,现贵屿寨城已发展成多个社区和村落,是广东潮阳贵屿镇的核心区域。贵屿历经千余年,现本地还存留有宋代街路,宋大观二年修建的石板桥,及元延佑三年始建的双忠行祠等。
 
贵屿宋桥
           贵屿“街路棚”由来已久,又称双忠信俗,主要是为了纪念唐代民族英雄张巡、许远二公。唐朝“安史之乱”时,任河南节度副使的名将张巡和任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的许远,奉命死守睢阳,至德二年(757)因粮尽援绝,双双殉难。睢阳人感戴张、许二公忠君爱国的精神,建“双忠庙”以纪念。
 
           可是,睢阳与潮阳相隔甚远,何以潮阳人崇祀“双忠”呢?原来,相传南宋熙宁十年(1077),时任潮州郡军校的钟英(潮阳人)护送方物进京,途经睢阳,进谒“双忠庙”,夜晚梦见神明告诉他,有神像十二、铜辊一藏于殿后匮中,“赐尔奉归潮阳之东山”梦醒时前往查看,果然验证。钟英进京办事完毕,回程路经睢阳,即取神像和铜辊,归潮后即在东山建祠祭祀,名曰“灵威庙”。因为是祭祀张巡、许远二公,后人又叫“双忠庙”。
 
           潮阳著名士绅林大春为代表的士大夫们,把双忠公作为归化民众思想的主要力量,以种种灵验故事结合明朝中叶盗贼蜂起,倭乱四处,潮阳各村寨均要建寨自卫的形势,从上到下直至清代中叶,渐渐把双忠公塑造成为“香火遍棉阳”的几乎影响整个潮阳县及其周边的“大老爷”。明代隆庆《潮阳县志》附录的《遗爱碑》、清代光绪甲申《潮阳县志》等都有“双忠之观甲于东南诸郡,而二月尤胜”的记载,甚至在潮州府城,清乾隆以前尤以双忠做为主神。
 
           明朝中叶,贵屿百姓把农历二月(定月不定日,视其每年的历法而定日)定为纪念“二公”的日子,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贵屿华美乡进士出身,官至南京户科给事中和进士及第的陈江(南科)、陈洸(北科)兄弟告老还乡后,倡导改造家乡的春社活动,模仿苏杭两地庙会的格局,在纪念“双忠公”活动期间举办书画展览。
 
           传说陈北科上京途中与一姓陈举子相依为伴,结拜为兄弟,陈姓举子有姐姐为正德皇帝妃子,上京考中进士之后,陈贵妃认北科为义弟,故世称陈北科为“国舅”。潮剧《陈北科上京》、《陈国舅和周不错》流传潮汕各地,至今还在香港和东南亚潮人剧社演出,可见其影响深广。
 
© 2015-2023 特色谷,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2104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