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特色谷特产网!免费注册QQ登录微博登录 城市大全
关注我们:特色谷百家号
首页 -> 特产资讯 -> 吐鲁番葡萄的历史渊源

吐鲁番葡萄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3-05-23
吐鲁番葡萄外表呈麦穗形和果形,色泽黄绿色和绿黄色,果面新鲜洁净,口感酸甜适口,皮薄肉脆,当今已是吐鲁番著名特产。下面我们一起聊一聊吐鲁番葡萄的历史。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早在十六国北凉时,吐鲁番就开始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东晋时期(公元424—441年)的墓葬里发现有众多的入殉葡萄果穗和枝条、葡萄种子、葡萄干等,在墓室内绘有庭院葡萄的壁画。阿斯塔那382号古墓出土文献中有任命管理浇葡萄地的官方文件“功营条任行水官文书”曰:“功曹书佐汜泰……今引水溉两部葡萄”,反映了当时高昌种植葡萄就有了一定规模。阿斯塔那320号墓出土《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残件,保留65个姓氏(寺院)葡萄园亩数、储酒、酒租等数字。同时期吐鲁番胜金口寺院遗址中,大殿北窟顶绘有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图等,高昌故城遗址中发现有生产葡萄酒的作坊。
大量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说明,早在1500年以前,这里的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就已经十分发达,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北史·高昌传》和《梁书·高昌传》,都有吐鲁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记载,到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高昌王派使者到金陵(今南京)向南朝(公元502年~519年)梁武帝萧衍进贡葡萄干和葡萄酒。《太平御资》引《梁四公记》:“高昌遣使者献蒲桃、冻酒,帝命杰公迓之……”《梁书》卷五十四记载,根据当时的运输条件,所进贡的蒲桃应当是葡萄干,当时南朝大臣杰公对贡品作了检验,认为“同样是葡萄干,夸林城(高昌城镇地名)出产的,皮薄味美……”也证明了贡品是葡萄干。《广志》载“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蜜糖,无核,则异品也”。说明了在此时已经有无核品种的种植和葡萄干的生产。唐圣历元年(公元689年)的四角陶具报役夫车牒(阿斯塔那64号墓),文中规定了对“官陶”就是官方葡萄园应役的差事“抽枝”、“覆盖”、“埋柱”、“运浆”、“运技”等劳役。这说明当时王朝官方也拥有一定规模的葡萄园,葡萄种植技术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分工。
《西域闻见录》描述吐鲁番葡萄“葡萄种类甚多,无不佳妙,甲于西域”。 吐鲁番出土的曲氏高昌王朝时的《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账》和《高昌延长六年(566)吕阿子求买桑葡萄园辞》,就是有关葡萄园租种账籍和买卖葡萄园的契约,这两件文书说明,当时种植葡萄已很普遍。唐代吐鲁番的葡萄栽种技术已广泛传人中原地区。 
 
明代,甘甜无比的无核白葡萄在吐鲁番地区广泛种植。正如《农政全书》所说:"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睹,味胜刺蜜。无核,则异品也。"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陈诚所著的《西域番国志》记载“土尔番……土宜麻麦、水稻不生,有桃、杏、枣、李、多葡萄、畜羊马”。“鲁陈(即今鲁克沁)土宣祭、麦、麻、豆,广植葡萄、桃、杏、花红、胡桃、小枣、甜瓜、葫芦之属。有小葡萄,甘甜而无核,名琐子葡萄……善酿葡萄酒”。 
 
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祁韵士著《万里行程记》记述:“吐鲁番,古高昌国……盖地气独异,所产棉花遍野,蒲萄蔓地而生,不须架引,绿者无核最佳。”当时无核白葡萄已被誉为葡萄中的佳品。在清代的记载中,吐鲁番、鄯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产区。品种有“长者名萨伊必、园者名裕祖木;别有绿色者,味倍甘、无核,截条栽地而生,布哈尔部种也,名奇石密食”。苏尔德的《回疆志》中记载,清朝诗人萧雄称无核白就是“汉时所进贡之绿葡萄”,“大通蚕豆,滴溜珠园,色在碧白绿之间,宝光晶莹,与玉无辨。其甜足倍于蜜,无核而多肉,因干后色白,故名”。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鄯善县洋海古墓地的考古发掘中,意外发现了陪葬的葡萄藤,将当地葡萄种植时间又提前了500多年。 
 
清代对吐鲁番葡萄的记载更屡见史料,诗人也纷纷吟诗赞叹。著名诗人肖雄在《果瓜》诗中写道: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络索圆。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诗中的"络索"即指葡萄串。肖雄在诗注中解释说:"有数种,一为白葡萄,即汉时所进之绿葡萄也……其甜足倍于蜜,无核而多肉。"故有"大宛风味汉家烟"之句。诗注中还提到吐鲁番盛产的马乳葡萄、琐琐葡萄等品种,但堪称上品者仍是无核白葡萄。肖雄还在文中记载说无核白葡萄"大逾蚕豆,滴溜珠圆,色在碧白绿之间,宝光晶莹,与玉无辨,因干后色白,故名。" 
© 2015-2023 特色谷,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2104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