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土特产拓宽进村路
罗兴付家火铺房,梁上挂着腊排骨、腊猪蹄、老腊肉,罗兴付说有400公斤左右,今年就靠这些腊食品增收,一是可以上客人餐桌,二是可以卖给客人带走,三是准备参加镇上搞的网销。“土猪肉涨价了,供不应求,去年腊猪蹄每公斤卖50元,今年可能卖70元。”
鞍子镇镇长简远成对重庆晚报记者说,去年该镇贴出大量召集令海报,招纳农村淘宝合伙人,发起方是阿里巴巴集团。经过严格选拔,镇上选出两名年轻人代表,目前正在做最后培训。“今年全镇启动网货下乡、土货上线网售方式,当地土鸡、腊肉、小米花生、斑鸠豆腐等都会搬到网上出售,镇政府联系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尽快打造苗寨专属品牌。”
简远成还说,接下来镇政府计划与互联网接轨,把初具规模的苗寨风情推广出去,包括餐饮住宿、景点、篝火晚会、山歌比赛等。去年,苗寨接待3万人以上,是3年前的3倍。
如今最大制约是交通。“旅游大巴进不去,旅游人数、旅游项目就会受限。交通部门已规划约7公里通往苗寨的环山公路和连户路,争取今年内启动建设。”简远成说,去年,包括罗家坨苗寨在内的新式村整村脱贫,超过2000名村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明年春节再来看看,当地人的生活还会更上一个台阶。
迎难而上不怕路远
2013年,罗家坨苗寨打开封闭大门,今天,苗寨人摆脱贫困,每户年收入突破8000元。今年,这里的人铆足精神,欲重组一支苗家歌舞队,期待与远方来客分享喜悦,期待更华丽转身。
这处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苗寨,何尝不是彭水脱贫发展、全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这种变化绝不仅是路宽了、村落漂亮了、人们挣钱了如此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在各方扶持帮助下,曾经贫困的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人人焕发出活力光彩。
“山歌不唱哟不开怀哟,磨子不推转不过来哟。酒不劝郎郎不醉哟,娇阿依,花不逢春不乱开哟……”在山水之间辗转,一首罗氏家族传唱的《娇阿依》,传承着人们心中高吭激扬、对生活充满追逐的信仰。
在这个地处武陵山区渝东南一隅的自治县,生产生活中的人们,用勤劳双手真抓实干告诉我们:只要迎难而上,就不怕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