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庄镇茶叶种植面积1400多亩,年产量28万斤
在阳光的照耀下,绿油油的茶园显得格外清新。静谧的茶园里,采茶时发出的哒哒声甚是清脆,山间鸟鸣萦绕耳边。这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博罗县公庄镇的春茶图景。
采茶人指尖的忙碌是春茶上市的讯号。公庄镇是博罗县茶叶种植的主要乡镇之一。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1460亩,年产量约28万斤。小小绿叶为公庄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蓄下大大动力。
时下,“百千万工程”在扎实推进,公庄的生态茶叶正以其独有的魅力,为当地兴村富民加油助力。
松园围村种植山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
清明茶乃茶之精品,颇受爱茶者的喜欢。来到公庄镇松园围村,只见小山坡上高低有序的茶景尽显层次美。山窝里,种在平地上的茶园则是一袭“碧绿如洗”,仿如一幅超大的水墨画徐徐展开,与周边的青山相互映衬。
满园碧绿美如画,采茶人忙碌的身影点缀着这幅春茶图。茶园里飘来的阵阵茶香,让这幅天然的春茶美图更有韵味。在松园围村,茶园或建在小山上,或者依山而建,被公庄河清盈盈的河水环绕着。公庄是小盆地,雨量充沛、空气优良,有适当的温差。这里的山茶甘醇,茶香浓郁。
每年春季是种茶人、制茶人最忙的季节。春茶也是市场和茶客们最为期盼的茶之上品。在松园围村的春茶拼图里,博罗县公庄镇松园山茶专业合作社是其中重要的一张。该合作社有5名社员,山茶种植面积约50亩。当下,合作社负责人骆振宏的茶园正处在一年最忙的季节,每天有近10名采茶阿姨在茶园里采摘。
骆振宏说,受气候影响,今年春茶上市有点晚,产量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品质依旧。目前,春茶价格普遍在每斤200元左右。
茶园绿意葱葱,一派生机勃勃,正如这片产业充满了生命力。那么山茶种植给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以松园围村为例,该村是传统的茶叶种植村,种植山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主要种植的是小叶山茶、小叶紫芽等品种。全村有200余户村民种茶,种植原生态山茶700余亩。其中,该村布子村民小组种茶的人数最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
松园围村茶叶年产值超1000万元
在骆振宏的茶园里,记者遇到了正在采茶的容姨。年逾60岁的她在家里种了1亩多山茶。每年除了自家喝外也出售。她说,种茶、炒茶是布子村民小组村民的祖传技能。在“分田单干”后,大伙基本都利用这个技艺增加收入,补贴家用。从以前的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增收致富,种茶、炒茶的技艺不断传承。
多年前,松园围村曾是市级贫困村,在脱贫的路上,茶产业助力松园围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该村的山茶生产已逐渐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的茶产业链,为兴村富民作出积极贡献。“我们茶园种的主要是小叶种茶,没有施化肥,茶叶比较原生态,口感回甘。”松园围村党总支书记骆志明说,一亩地可收成150斤到200斤茶叶,全村一年的茶叶产值超1000万元。
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就业。采访当天,记者看到8名采茶阿姨在骆振宏的茶园帮忙。每人每天有120元的收入。容姨是其中一个。她说,在这里采茶的都是50岁以上的农家妇女。
兴村富民,小叶片托起致富梦。目前,公庄茶叶种植面积1460亩,年产量28万斤,产值逐年提升。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全镇注册了多个山茶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红花塔等多个山茶品牌。接下来,该镇将以“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契机,计划进一步打响知名度,做强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做足“小茶叶”的“大文章”,让茶产业惠及更多群众。